——潞安化工集团古城煤矿一线见闻
清晨,潞安化工集团古城煤矿被微光笼罩。矿区道路两旁,草木葱茏。笔者近日来到古城煤矿生产一线,开启沉浸式体验。
岗前仪式标准赋能
6时,综采二队值班室里,每日雷打不动的“碰头会”正在进行。综采二队队长、党支部书记、生产副队长、机电副队长、技术员等悉数在座。今年31岁的连佳鹏是其中最年轻的面孔之一。他在综采二队负责安全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
“S2301综放工作面昨天推进4.8米,放煤正常,产量符合要求,正规循环率100%,机电故障率为零。根据现场反馈,今天8点班按计划将揭露一个落差1.2米的断层。”连佳鹏一边说,一边在电脑上调出技术图纸,“这是初步拟定的过断层技术方案。”
20分钟的会议,问题、方案、协作要点等清晰呈现。
在随后的岗前仪式上,综采二队队长张龙进行任务分工:“支架工在支架行近断层区域时必须进行手动操作,清煤工必须站在支架正下方作业,采煤机司机在保证采高的情况下要及时超前拉底……大家要规范操作、规范站位。”
百米井下智能“巨人”
结束岗前仪式后,连佳鹏接到了一项新任务:到井下进行专项跟班写实。他迅速换上工装,佩戴好矿灯、自救器,直奔副井口,来到井下600米的S2301综放工作面。
巷道尽头矗立着两排10米多高的钢铁立柱。这是古城煤矿引进的12000KN型液压支架智能综采设备,也是目前潞安化工集团放顶煤支护强度最高的液压支架。
综采二队生产副队长郭敏敏拿出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上面不仅显示着支架压力、位移、高度监测等参数,还有压力历史曲线、跟机轨迹等。郭敏敏动动手指,煤壁被采煤机削落。“瞧这跟机速度!”郭敏敏指着屏幕说,“采煤机跑多快,支架就追多紧。”
据介绍,古城煤矿在引进大型放顶煤液压支架的基础上,完成与之配套的智能化装备安装。
“采用成套设备后,S2301综放工作面顶板支护效果好,开机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智能化设备节省人工3人到5人。仅S2301综放工作面就可多回收煤炭资源约2.3万吨。”张龙说。
煤海对话直上“云端”
下午,连佳鹏出现在办公室。他需要将队里的产量、工效、出勤等情况录入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并为次日的工作做准备。
“我们矿使用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进行数据填报,非常便捷,可以调取查看生产实时状况。”连佳鹏说。
笔者来到综采二队值班室。值班员程洋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进行记录。
“这是综采自动化集控系统,井下工作面的实时画面、设备运行参数、环境监测数据都能够实时获取。”程洋说,“我们可以在‘云端’实时监测、精准干预,极大地压缩了故障判断和处置时间。”“监测数据显示电气设备已接近额定负荷,请立即停止割煤和放煤作业。”通过综采自动化集控系统内置的语音系统,程洋的声音清晰地传到600米井下。片刻,对方的回复声传来:“收到,已暂停作业。”
屏幕上的电流数据,在程洋和井下对话的5分钟后,缓缓回落到安全区间。
在综采二队,综采自动化集控系统让“地面指挥井下”成为常态,智能化操作系统为复杂条件下开采保驾护航,新装备的引入持续解放人力、提升工效。
责任编辑:李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