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村煤矿构建干部成长“全周期”培养体系
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保障。常村煤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聚焦干部选育管用,全方位发力、全链条施策,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围绕价值创造,加快由“生产者”向“经营者”,再向“竞争者”转变,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担当作为、再立新功。
注重实绩“选” 配强“领头雁”
该矿树牢“重基层、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兼顾企业当前实际与长远发展需要,精选优选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夯实人才支撑。
注重老中青梯次配合,持续优化管理人员年龄结构。该矿认真开展大学生评价工作,实行年轻管理人员常态化配备机制,储备一支优秀青年人才生力军;建立完善“一对一”导师培养制度,助推青年干部学以致用,夯实业务基础,锤炼专业素养。同时,紧盯矿井生产经营中的棘手难题,配精配强党务系统干部,持续优化管理人员专业结构。
结合建设智能化矿井、破解充填开采难题等发展需要,深入实施高技术人才培育工程,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让更多的高技术人才脱颖而出;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公正、全面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加大优秀技能人才在管理人员中的占比,让一线技术人员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深厚的专业优势结合起来,将技术瓶颈和问题转化为智能化创新课题,切实解决矿井智能改造、工艺改进等难点问题,促进科研技术创新,推动矿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
深耕广种“育” 锻造“千里马”
突出政治标准,思想铸魂——该矿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好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立足创新需要,培训赋能——定期组织开展党员干部集中培训,将组织意图、岗位需求和个人实际结合起来,按照“分类、分线”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讲解安全生产、管理提升、精益管理、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步开展管理人员应知应会的季度测试,检验其自主学习、自主成长的成果,推动形成“以考促学、以考践行”的良好局面。
丰富成才路径,多岗历练——结合矿井生产经营实际,通过调任、转任、分工调整等形式,有计划地对工作岗位进行调整,拓宽党员干部的知识面和不同岗位的工作经历。
聚焦难点重点,实践锻炼——充分利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等实践机会,加速党员干部成长。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开展交流学习、组织科研攻关等措施,着力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成业务骨干,将业务骨干培养成专业技术通才,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支能攻坚、善创新、精业务、作风严的中流砥柱。
不拘一格“用” 广开“进贤路”
该矿依靠价值认同识别人才,依靠价值贡献任用人才,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深化职级改革,在健全完善“两层、十二级”的职级体系的基础上,稳步构建管理人员职级动态调整机制,切实增强职级调整的机动性、灵活性、实效性,推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
畅通关键岗位人员成长渠道,搭高梯、蓄好水、育好苗,确保关键岗位人员储备充足。完善特殊作业、班组长等关键岗位技能人才成长规划,建立关键岗位人员定期考核制度,加强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库建设,推行跨队组选聘竞聘机制,不断拓宽立足价值、创新创造的“新赛道”。
畅通人才流动通道,破除体制性、制度性、政策性等障碍与壁垒。打通“管理、技术、技能”三个序列的职业发展通道;打通科室工程技术人员与队组技术员转化通道;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晋升管理人才通道;打通同一系统不同队组之间的选聘通道,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力度,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管理人才成长通道,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促进人才价值增值,提升企业管理效能。
(文 郭艳霞 乔昭达)
责任编辑:郝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