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吾煤业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纪实
锚杆锚索在置物架上列队如兵,电缆在巷道壁上恰似无限延伸的五线谱;运输大巷中,用废旧钢板改造的水沟篦子严丝合缝,既挡杂物又疏水……记者行走在余吾煤业公司井下巷道,目之所及皆是规范,这正是该公司以“治理+管理”为笔,书写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新篇章的生动注脚。
建机制:让“标准”成为全员行动自觉
“标准化不是少数人的‘独角戏’,得让每个人都成为‘剧中人’。”这是余吾煤业公司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起点。该公司构建起“公司领导——质标办——各专业分管科室——施工队组”四级管理运行机制,从顶层设计绘就清晰“责任图”:年度规划明确到岗到人,日常例会直击阶段难题,让每一级都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好”。
“电缆吊挂歪了3厘米,不仅影响观感,更可能因受力不均而加速老化。”该公司质标办相关负责人刘彦鹏带着卷尺下井,在综采工作面现场给队组负责人“上课”。这种“带着问题下、盯着整改上”的作风,让各级管理人员不敢有丝毫懈怠——专业科室定期通报本系统、本专业或分管队组现场存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队组每日岗前仪式复盘整改情况,真正让“标准”二字从文件里走到了作业现场。
要让员工真正“认标准、用标准”,还需激活内生动力。综采二队员工王军开心地向工友们炫耀:“昨天井下抽查标准化应知应会,我全答对了,赚了10分‘6S奖励分’!”这种“小激励撬动大参与”的模式,配合每月“A+员工”评选,让“学标准、比规范”成了员工的自觉追求。“现在,员工在井下看到歪斜的管路会主动扶正,发现松动的标识牌会及时加固,‘标准’意识已悄然融入大家的日常。”综采二队队长袁月清说。
重创新:让“标准”化作实干硬核效能
“一次做好、只做一次、终身负责、返工追责”,这是余吾煤业公司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方针。在他们看来,标准化不是“花架子”,得既守得住安全底线,又算得清成本账。
走进S5102高抽巷,用废旧钻杆焊接而成的物料架分层码放着支护材料;使用报废板材制作的材料平台整齐码放着备用工器具和单轨吊梁配件;利用废旧扁铁、钢筋等材料制作的钻杆架、树脂药卷桶、皮带跑偏保护架、防跑偏托辊架等随处可见。“这些创新改造均源自员工的实践探索,不仅方便了员工工具、材料定置管理,还为提出创新创意的员工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掘抽二队党支部书记张晓庆介绍,宋德芳通过对报废的皮带H架进行二次开发制作的皮带防飘带装置,成功解决了巷道变坡区域皮带飘带问题,每年还可节约人工成本近20万元。
为让“标准”执行更精准,该公司推行了“网格化”包保制度,让包保工作从横向往纵向推进,分系统、分人员、分专业、分方面进行责任划分,实行相近专业人员进行包保,相关系统人员进行“组团”解决跨系统难题。“比如S5207工作面回撤过程中,通风、机电、运输专业人员提前一周现场办公,制定出‘设备回撤——巷道修复——系统调试’的标准化流程,比原计划提前7天左右完成,还零违章。”质标办相关负责人刘彦鹏解释道。
责任划分同样清晰:队组对现场管理负直接责任,专业科室负指导监管责任,质标办负牵头考核责任。“上个月动态检查我们被考核,这个月我们谁的活儿谁负责到底,争取搞好标准化工作!”8月5日,综采预备队队长徐立志在周二安全例会上的话掷地有声。这套“业务指导+现场检查+跟踪落实+专业管控”的闭环模式,确保了井下每个角落都有人管、有人盯,让“标准”从纸面落到了实处。
结硕果:让“标准”落地生根引领发展
一系列推动“标准”落地的硬核举措,让标准化建设在余吾煤业公司生根结果。N2107综采工作面自设计之初便将“标准先行”理念贯穿始终,从图纸规划到现场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严守标准规范:支架排成直线,偏差不超5厘米;管路吊挂“横平竖直”。如今,这里不仅是员工口中的“标杆面”,更成了新员工的“实训课堂”。
在标杆引领下,该公司接连打造出N3101、北轨换装站等多个样板工程。更可喜的是,员工的智慧持续为标准化注入活力:供电二队员工发明的“电缆外护套剥离装置”,解决了废旧电缆制作接地线使用时,电缆护套不好剥离的问题;运搬二队通过优化技术工艺,成功解决了DZ(沙尔夫)系列柴油单轨吊机车与DC(尤洛卡)系列支架重型起吊梁无法直接对接的难题;安装预备队设计的胶带输送机全自动喷雾、冷却水及其冷却水回收系统,不仅实现了一键启动式喷雾及冷却水回收,做到一水多用,而且每月还可节约成本费用近5万元……这一个个实用的“金点子”有效破解了现场标准化难题。
“质标办主任督导责任、质标办科员包保责任、业务科室监督责任、责任队组主体责任,这‘四个责任’拧成一股绳,谁都不敢松劲。” 该公司生产科科长彭洪涛说。如今,“精品工程”的牌子在井下越挂越多,员工的“金点子”还在不断涌现……随着标准化建设不断深入,余吾煤业公司的标准化答卷正续写着新的篇章,为矿井安全高效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 申呈琛 常伟)
责任编辑:郝佳丽